三秒直接进网站入口的代码_大象入口点击进入_东方伊园甸2023官网直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读书活动 > 【转发】2018“教师书房”智慧引领 照亮生活

【转发】2018“教师书房”智慧引领 照亮生活

2019年01月11日 11:17:07 访问量:8818
2018“教师书房”智慧引领 照亮生活
吴奇
禹天建 绘

    站在戊戌年岁尾,俯仰之间,华年远去,静言思之:春荣秋盛,夏肥冬藏;读书的记忆更是美好而又丰满。

    回首2018年,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在30多期的“教师书房”里呈献了百余本照亮教师生活的好书。这些精彩纷呈的精品之作,不但以丰富的教育智慧引领教师精神成长,还拓展了教师的阅读领域,为教师专业阅读提供了指南。

    关键词

    首席·细节·立场

    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养者。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,故而,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“根基”。

   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《教育的艺术》书中说:“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:建立理想的家庭,建立父母之间、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理想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了。我坚定地相信,家庭——这是海浪中美丽的神话般的浪花,如果没有这种人类的美的神秘力量,学校的作用将会永远停留在初级教育的水平上。”

    在《探索与创新》(12月10日10版)一书中,郑建业为我们全面解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精髓。其中,“爱孩子”是苏霍姆林斯基终生笃行的信条,但他还主张: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骄纵的、专横的、贩卖式的爱,而是明智的、睿智的爱。

    而对师爱,从教70年始终奉行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”信条的顾明远先生有着独特的认识:“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、对学生的爱,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,这种爱是体现了对人类的爱、对民族的爱、对未来的爱,是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。”(《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》11月26日10版)

    家庭教育思想,可以通过宏大、严谨、深刻的理论来架构,也可以从生活细节中提炼。在《家庭教育: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》(11月19日10版)一书中,高闰青从自己的家庭教育生活细节中提炼出四个家庭教育的判断:习惯养成是人格完善之基,认知发展是智慧开拓之路,家庭影响是生命成长的关键,亲子关系关乎孩子的精神品质。

    波兰现代教育先驱雅努什·科扎克说:“整个现代的教育方式,都在渴求孩子当一个方便的孩子。它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催眠、压制,用强硬的手段毁灭孩子内心的自由和意志、坚毅的灵魂以及他渴求和企图的力量。”(《如何爱孩子》3月26日10版)

    从书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:他多么希望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某种喜好或衡量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否“聪明”啊!科扎克把“从父母的立场”转换为“从孩子的立场”,而后提出问题,思考问题,解决问题。可以说,从根本上解决了从谁的价值立场回答“如何爱孩子”的主体性问题。

    关键词

    课程·课堂·语文

    新课程改革,涌现出众多新概念。如果教师对新概念认知不清,势必影响改革效果。

    成尚荣在《课程透视》(11月5日10版)一书中用精当的比喻解读了“课程”。“课程”即跑道。“比赛有终点,课程应有鲜明的目标;比赛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——课程应有计划性;比赛是一个过程,赛手的状态和感受各不相同——课程要关注过程及过程中的体验;比赛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,但它离不开规定性——规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结合构造了课程完成的意义。”

    作者提醒我们,每个人心中都应该装有该门课程的“施工图纸”“精神图腾”“远程图景”。

    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堂研究。在《读懂课堂》《课堂研究》《课堂转型》(10月8日10版)三部曲中,钟启泉聚焦了课堂为何要变、如何变、变成怎样等一系列关键议题,提出了从理解课堂到研究课堂再到课堂创造的线索,从教与学开始的地方出发,系统地推动课堂世界变革性与反思性的实践。

    作者反复重申了“素养本位”和“能动学习”的涵义,指出要实现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对所学的综合的应用、实践乃至新的创造,就要突破以教为本的自命真理,真正基于学习者自身学习经验积累并发展一种“主体性觉悟”,通过深度理解和对话体验,实现有机体动态的自我调适与新知生成。

    新课程改革,语文学科首当其冲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语文课程改革起着压舱石的作用。

    语文是什么?最应简单明确,但却弄得越来越复杂了。究其原因,竟是诸多专家以“一己之见”给它强加了很多的“内涵”。我们还是归于“简”吧。

    贾志敏以朴实的文字阐明自己的语文立场:“教学不需要‘出新奇’,更不需‘摆噱头’。简简单单教语文,一心一意为学生发展服务。”(《积攒生命的光》11月19日10版)语文,就是要教学生读好书、写好字、说好话。概言之,倾听与表达,始终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要素。

    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格外关注中学教育?原因不言而喻:我们的中学教育,存在不少问题,而大学往往是这些问题集中“发作”的地方。

    陈平原在《六说文学教育》(7月2日10版)一文中呼吁:“‘母语教育’不仅仅是读书识字,还牵涉知识、思维、审美、文化立场等。”他说:“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,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!”“语文之美”蕴含着“汉语之美”“文章之美”“人性之美”“大自然之美”;“语文之责”则在于“不仅是读书识字”,还在于“引领思维、审美、文化立场”。

    然而,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早忘了“语文之美”和“语文之责”。为此,陈平原痛心疾首:“如果连语文课都讲得严丝合缝、板上钉钉,绝非好事情!”

    关键词

    新教育·新学校

    鲁迅说: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新教育就是一条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人走出来的路。

    为了让教师和孩子们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,朱永新发起了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,以“十大行动”为途径的新教育实验。(《朱永新教育演讲录》10月22日10版)

    “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,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,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。”“做新教育,获益最大的,也许不是学生,而是我们自身。”这就是朱永新理解的教育之道。

    新教育人力图实现“四个改变”: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,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,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,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。

    以“点亮自己,照亮他人”的萤火虫精神开展阅读推广的作家童喜喜在《十八年新生》(4月16日10版)一书中再现了自己“半路出家、偶遇教育、倾心阅读推广、参加新教育、推动新教育”的心路历程。

    从作家到教育专家,童喜喜把新教育的“十大行动”,提高到更大的层面上来进行解释和推广,把新教育的“十大行动”由教室提升到学校再到区域,让这三者协同推进行动的落实。于是,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2.0版《智慧行动创造教育幸福——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理论与技巧》(10月29日10版)问世。

    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有新学校出现。

    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其新书《重新定义学校》(4月16日10版)中,通过对2012年到2016年大胆改革实践的梳理,用翔实的行动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伟大图景。

    在梳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时,李希贵认识到,选择的过程必须最终走向对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顺应。十一学校的学科课程多达265个,但这种课程体系仅仅实现了第一个目标,也就是顺应某一类学生的学习。下一个目标是让课程适合每一名学生。十一学校的目标从“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”变为“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育”。

    传统学校,讲究因材施教,其实是教师主观上的因材施教,当一位老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样的教学时,他是没法真正了解学生的,他看不到真实的学生。十一学校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,当近300门课程摆在学生面前,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时候,老师就真正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,有了实现因材施教的可能。

    在新学校的体系里,把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,以此为学生的成长服务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会正确定位我们的教育,也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追求。

    关键词

    成长·读书·写作

    教师的专业成长,关键在于读书与写作,这是基石,是不二法门。

    “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。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,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,没有师生的共同阅读,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。”朱永新在《中国新教育》(9月3日10版)一书中如是说。

    读书是天下最美好的事,人一生应“一以贯之”。读书不是为了功利,而是为了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,是为了生成新的教育智慧,是为了把最新鲜的东西带进课堂,是为了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,是为了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,更是为了发现教育之亮光。

    在大多数教师眼中,教师写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写,为发表文章而写……朱老师认为:“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,就是他的教育史。教师专业写作是为了服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,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。”

    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生命成长,陶继新在《做幸福的教师》(10月15日10版)一书中深谈了三个问题:读书,写作,生命修行。

    作者提醒我们,阅读是在“道”的层面行走,是能够改变生命状态、提升生命质量的高层次的阅读。要注意“成长必需”“取法乎上”“疏离浮躁”“读教结合”“深入阅读”等。

    写作是生命发展的精神收藏史。“写作,也要务本,本立才能道生。什么是本?阅读与诵读是本,生活也是本。”他反对过分的“语言雕琢”,反对“内容虚假”,提出“以术求道”“以质求道”。

    在《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——我的为师之道》(4月9日10版)这本书中,于永正为我们树立“做终身成长者”的好榜样。

    已故的于永正老师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。他的口袋里常装着笔,随时记下瞬间的思维。在阅读中一有所得,便努力付诸实践,让理论转化为行动。

    令人敬佩的是,于永正老师在取得特级称号后,将此作为新的起点,他所写的很多教育教学文章,多是在评上特级后。他提炼的“重情趣、重感悟、重积累、重迁移、重习惯”的“五重教学”特色,也是在“特级后”的多年实践中形成的。

    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

    王维审在《寻找不一样的教育》(4月9日10版)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教师成长的另外一种途径:“教育叙事,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育困惑中的出口,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。”普普通通的教师,如果能善于捕捉教育生活中的小故事,适时把自己“融入”到故事里,以最贴近自己的方式来呈现教育问题,让简单的衍生厚重,让平凡的生成意义,让清浅的蕴含深刻,那么,通过写这样的教育叙事,也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。

    “物以终为始,人从故得新。”

    我相信,2019年,“教师书房”依然会拒绝平庸,拒绝浅薄,拒绝浮躁,继续秉承“教师视角、专业阅读”的宗旨,不遗余力地用好书点亮我们的智慧,陪伴我们的成长。

    (作者单位:天津市天津中学)

编辑:蒋仕奇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-1
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
联系地址: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衡东县| 固原市| 湘乡市| 基隆市| 廊坊市| 大余县| 承德县| 邵东县| 科技| 潼关县|